调控的继续深入面临着新的困难。这种困难最突出的是,政府自身对“限购令”的继续推行也心存疑虑,而一旦“限购令”放松甚至取消,调控便不可避免地会重复前几次的失败。
种种迹象表明,从去年开始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在收到效果,北京、上海、广州等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线城市最近几个月房价出现了滞涨甚至下跌的趋势,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迫于资金的压力,不得不大幅度降价抛售楼盘。市场舆论普遍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已经形成。
此次房地产市场调控,其力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但是,回顾这一次调控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市场调控其实一直面临重重困难,调控措施因此也不得不层层加码。在初始阶段,调控措施局限于市场手段,主要是在银行信贷上设置障碍,应该说此时的调控尚未越出市场,政府希望用市场自身的力量来化解市场问题。但是,这种温和的措施根本未能触动要害,在去年调控声势高涨的情况下,房价依然出现了快速上涨。为此,中央政府祭出了行政干预的 “杀手锏”,在一线城市全面部署了商品房的“限购令”。限购政策的出台,对游走于各大城市的炒房资金终于形成了致命一击,市场的买盘迅速降温,开发商开始面临资金链紧绷的困局,房价出现了松动,拐点终于开始出现。
但是,这个市场拐点的出现,是在非市场手段的 “限购令”的作用下出现的。“限购令”从它出台的第一天起就备受争议,在最近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灵认为,长期采取房地产限购政策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相悖,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则回应表示:限购是行政办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这段简短的对话已表明了政府在市场调控中所面临的困境,而在它的背后则反映出一个事实,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市场化程度的发育上仍然是很不充分的,政府的态度对市场走向仍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调控的继续深入面临着新的困难。这种困难最突出的是,政府自身对“限购令”的继续推行也心存疑虑,而一旦“限购令”放松甚至取消,调控便不可避免地会重复前几次的失败。
“限购令”何去何从?这已成为观察下一步房地产市场走向的一个关键。虽然从目前的动向来看,在中央政府的严厉控制下,已经推出“限购令”的一些地方还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取消这一手段,但这一措施继续推行已面临不小的阻力,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几个月前,住建部曾部署一些二三线城市推出限购政策,但除了个别城市响应以外,这一要求事实上受到了抵制,最终的结果是不了了之。即使是已经推行限购政策的城市,也在不断地放风试探,希望中央政府能够有所松动。地方政府出现的这种态度,显然是因为地方财政仍然对房地产市场有较强的依赖。可以想见,在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地方财政能够摆脱这种依赖之前,围绕着“限购令”是否继续推行,将不断地出现风波,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角力会以各种曲折的形式表现出来。
必须指出的是,在一年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原先活跃于市场的投资力量受到了釜底抽薪式的打击,基本上处于无所作为的状态,开发商的利益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这个市场最大的获利者地方政府的利益却并没有受到损伤,相反趁着调控,通过推出房产税等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目前这种以“限购令”促成的房地产市场拐点,从短期来看符合中低收入阶层的预期,但从本质上说,“限购令”使政府进一步陷于房地产市场的纠缠之中,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这个市场的成熟与发展的。对于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真正符合市场化原则的调控手段,用它来代替“不得已而为之”的“限购令”。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关键还是在于政府要消除对房地产市场的功利心态,从这个充满利益纠结的市场抽身出来。显然,这需要更深层面上的政府职能改革。 |